又見溯溪意外,台灣急診醫學會指出,這類患者常見器官傷害,包含肺部及神經學損傷。圖為專業導遊帶團深入秘境,加強安全措施。(記者李容萍攝)
李惠芬/核稿編輯
〔健康頻道/綜合報導〕基隆長庚醫院大腸直腸外科主治醫師廖育唯因溯溪在6月29日命喪新竹縣五峰鄉上坪溪,事隔不到一個月,新竹縣五峰鄉雙龍瀑布溯溪活動又發生意外,一名45歲莊姓溯溪教練在一處「翻滾流」發生意外,消防人員將莊男救起後送往醫院不治。台灣急診醫學會指出,這類患者常見器官傷害,包含肺部及神經學損傷。
台灣近期因颱風環流影響,山區雨勢不小,野溪的水流湍急,新竹縣消防局不斷呼籲,請民眾務必時時留意地形與水流變化,以確保活動安全,尤其這些適合溯溪的場域都在山裡,救援不易,仰賴事發時急救得宜才能存活下來。
台灣急診醫學會在衛教資料上,提供基本救命術。
黃金救命術:
●應將溺水者帶離水中、置於地面後再開始進行心肺復甦術。
●大部分溺水者的心跳停止是由缺氧所造成,故單純只有胸部按壓的心肺復甦術效果可能不佳。應以30:2(胸部按壓30次、吹氣2次)的方式進行心肺復甦術。每次通氣需1秒,確實看到溺水者胸部起伏。
●體外去顫器AED的使用則比照一般BLS流程。
此外,台灣急診醫學會表示,在低體溫病人的身上,脈搏會非常微弱難以確認,需觀察脈搏一分鐘,確認無脈搏後再開始進行心肺復甦。在患者長時間溺水後,大部分人會有低血容積的狀況,此時應給予大量輸液來矯正低血容積。
若在水域較淺的地方跳水或有其他可能造成頸椎損傷的受傷機轉,台灣急診醫學會說,但在一般溺水情況下,頸椎損傷較少見(僅估0.5%),因此並不建議進行例行性頸椎固定,此舉可能會影響病患呼吸道的暢通。
台北市水上救生志工協會衛教資料上指出,根據調查,95%的溺水者沒有辦法出聲呼救,能夠求援揮手的溺者比例也很低。只要發現有人在水中下列跡象,請快救援!
人在溺水時可能會出現以下8種跡象:
●頭髮會蓋住額頭或眼睛。
●眼神呈現恐懼或呆滯。
●嘗試將口鼻保持在水面上。
●為了維持呼吸而無法呼救。
●像是抬頭看天空的樣子。
●在水中是直立的,像在踩隱形的階梯。
●為了讓自己浮出水面,無法揮手求救。
●突然安靜無聲。
☆健康新聞不漏接,按讚追蹤粉絲頁。
☆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,請上自由健康網。
熱門賽事、球星動態不漏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