健康網》看牙舒眠麻醉入夢鄉 醫:感冒、氣喘童不宜 – 自由健康網

by 健康編輯
0 comment


小小孩看牙,過去只能用束板或者全身麻醉處理;圖為情境照。(圖取自freepik)

李惠芬/核稿編輯

〔健康頻道/綜合報導〕「舒眠鎮靜麻醉」對牙醫來說,幫兒童看牙真是一大幫手,過去只能用束板或者全身麻醉處理。林口長庚一般麻醉主治醫師蕭裕叡指出,若是體型太小的小孩,又或是接受麻醉前一至兩週內有嚴重呼吸道感染(如發燒、濃痰、黏稠鼻涕、氣喘發作等),因為容易造成呼吸道阻塞,則不適合接受鎮靜麻醉(舒眠鎮靜麻醉)。

根據「長庚醫院醫訊」上,蕭裕叡指出,「舒眠鎮靜麻醉」麻醉醫師可透過點滴給予適當的麻醉藥物,精準地控制在中、重度鎮靜的麻醉深度,讓小孩可以在睡著、無壓力,且能保有自主呼吸的狀態下進行牙科的治療。因為此種麻醉方式甦醒的時間比較短,也少有噁心嘔吐的不良反應,過程「就像睡了一覺」,因而有「舒眠麻醉」一說。

至於全身麻醉,蕭裕叡說,患者在麻醉的過程中常需要進行氣管內插管以維持呼吸道暢通,所以甦醒時間較長,也有比較高的機會出現噁心嘔吐和喉嚨的不適。

謹慎的麻醉團隊會在麻醉前幾天再次與家長聯繫,確認小孩近期的身體狀況,並且告知家長麻醉前的注意事項。確定牙科治療的日期時間後,家長需一同注意,需有足夠的禁食時間,才能有效降低小孩在麻醉過程中被自己的嘔吐物嗆到,進而引發吸入性肺炎的風險。

治療當天,麻醉醫師會根據治療的計畫和小孩的狀況,讓小病童喝下少量的藥水,並在手背敷上局部麻醉藥膏,以減少打針的疼痛感。待鎮靜的藥水和手上的藥膏發揮作用後,便替小孩在放鬆的狀態下打上點滴,然後從靜脈持續給予麻醉藥物。

鎮靜麻醉後常見的症狀:

●頭暈、疲倦:當天也不建議進行耗體能的活動,避免活動中跌倒受傷。少部分的小孩在麻醉恢復的期間可能會有情緒的波動,出現哭鬧、煩躁,甚至有短暫的迷茫感。這些情況通常在藥效完全消退後會改善。

●嘴巴麻腫或疼痛:牙科醫師通常會在治療的區域施打局部麻醉藥,並使用張口器的輔助,因此治療完成後嘴巴可能會有些微麻腫感。剛甦醒時,口水分泌和吞嚥還未適應,需要家長多留意口水倒流的情況,避免小孩嗆咳。並提醒小孩不要咬嘴唇或是吸嘴唇,以免造成嘴唇破皮。

●何時可進食:需要等待藥效完全消退、小孩完全清醒,且沒有噁心嘔吐的清況再進食。

●發燒:因為麻醉前禁食,小孩可能會有輕微脫水的狀況,因此在麻醉結束後,少數的孩子可能有輕微發燒的狀況,建議可多補充水分,觀察小孩的食慾及活動力,大部分的發燒約一天左右會獲得改善。如果隔天仍有高燒,則需要至小兒科求診,評估其他可能造成高燒的原因。

☆健康新聞不漏接,按讚追蹤粉絲頁

☆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,請上自由健康網

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
點我下載APP 
按我看活動辦法





Source link

Related Posts

Leave a Comment